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北京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

母婴育儿 2024-05-14 浏览(656) 评论(0)
- N +

在朝阳区垡头街道,高校师生、社工“跑工单、走流程、等岗位”,参与“马上处理投诉”;大运河畔,中小学生走进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,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...近日,北京“大思政课”20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在数字地图上全部点亮。

近年来,我市立足新时期首都发展实践,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。今年,西城区等5个区将率先建设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”,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。

小课堂连接大社会课堂。

点击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,丰富的思政课资源扑面而来:“理想信念”、“爱国主义”、“文化场馆”、“科技创新”、“生态文明”、“乡村振兴”、“基层党建”七大实践教学基地一键搜索;在虚拟展厅、数字展厅等多个子模块上线了800余个覆盖大中小学全学期的数字化教案和视频,为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思想政治课堂和社会课堂之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已经打通。

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在行走课堂中感受红色文化,在数字地图上留下红色“脚印”。在李大钊故居,他们体会到了“铁肩担道义,巧写文章”的品格;在《新青年》编辑部旧址,聆听历史上振奋人心的声音;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重温“觉醒时代”...

“思想政治课可以这么‘有感觉’!这段经历很有趣,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。”在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,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于昌和中小学生上了同一堂“中轴线上的思政大课”。他和他的同学们还参观了中轴线沿线的古建筑和街道,记录胡同居民的口述历史。他说:“作为历史系的学生,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,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做历史的传承者和实践者。”

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校门,进入社会,在社会课堂上把爱国、强国、报国的志向付诸行动。

科技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。

当科技元素被引入中小学“思想政治大课”时,就会产生灿烂的火花。

该市启动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思政课”,依托科技馆、国家自然博物馆、北京科学中心等场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,开展“科技打卡,触摸未来”、“我面对面院士”、“寻找科技创新力量”等行动,引导中小学生感受首都科技创新发展。

“孩子们对科技创新充满好奇,也有利用科技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,但对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的认识仍然有限。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思政课老师潘龙龙找准角度,进行了多次探究课,拓宽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知。

每个时期的思政课都是以“科技”为线串联起来的。“小学注重感受科技创新的价值,中学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发展,高中提升理解改革创新精神。”101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尹分享了她在团校的教学经验。“通过交流为不同班级的教师开拓了思路,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断创新。”

一体化备课,教研持续发力

近日,北京思政课一体化社区文化专题教研组召开集体备课会。大中小学各科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“一体化备课+沉浸式教学”贴近学生的思想、学习和生活实际,拓展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方法。

这个城市有22个类似的社区,吸引了21所大学、31所中学和35所小学参与。

实行“大、中、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”机制,万名大、中、小学思政课教师可同时在线备课。依托海淀区建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研究基地,本市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,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整合教研组。

今年,西城区、朝阳区、海淀区、通州区、怀柔区将建设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”,围绕思想政治课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学科教育、网络教育、实践教育一体化开展实践探索,通过在大中小学建立教育共同体、开发示范教学案例、开设系列公开课等方式,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、有实效、可推广的先进经验。

该市还将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,打造首善标准、首都特色、首创精神的“思政大课”建设模式。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大品表示,将着力建设一批思政课沉浸式实践教学基地,编制一批北京市生动形象的实践教案,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政课专兼职教师,打造一批有针对性、有吸引力的大中小学示范“黄金课程”,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实施见实效、提质增效。

本报记者李启耀

原标题:我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。

标签: